首页> 都市言情> 大唐天将军> 第200章 李林甫权势再减,太原城外的太子奴

第200章 李林甫权势再减,太原城外的太子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00章李林甫权势再减,太原城外的太子奴仆
    「杀贼商!」
    「杀贼商!」
    敦煌城的百姓议论片刻后,不知是谁带头大喊一声。
    其他百姓皆义愤填膺,纷纷举起拳头大喝。
    这些年来,敦煌郡失踪的妇女,肯定不止这些。
    这些丧心病狂的胡商,必须去死,才能平息民愤。
    这种怒吼声,将一个个贼商的脸吓得煞白。
    前日的战斗,他们已经死了很多人。
    他们自知难逃一死,但百姓的汹涌澎湃,还是让他们畏惧。
    即便不是贼商的胡商,都吓得缩头,他们害怕百姓因身形相似,将他们按住一顿暴打。
    好在有李将军在,他们没有散逃,因为李瑄胡商中,是颇有威望的存在。
    李瑄一直以秉公而闻名商人之中,李瑄曾在凉州城鼓励过经商,说出「公平竞争」「以信为立」的话。
    李瑄也丑话说在前头,商人犯法以律法处。
    那些贼商必死。
    他们贩卖大唐女奴,赚得盆满钵满。
    而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乡亲们!」
    见群情激愤,李瑄在罗兴和薛错等骑的拱卫下,跃马而出至前。
    百姓知道此英武不凡的将领,就是李将军,皆收回手臂,不再发声。
    嘈杂的现场,变得寂静无声。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贼商死有馀辜。然非现在,我等还要好好审问商贼,从中得到一些信息。先让他们多活几天。待问询完毕,就将他们与敦煌的贪官污吏丶豪强斩首于东门。」
    李瑄掷地有声地扬声一喊。
    百姓们信服李瑄的话,纷纷举手应和李瑄,目不转睛地瞻仰传说中李将军的风姿。
    他们的崇敬,皆写在在脸上。
    如果李将军可成父母官,敦煌不再黑云,不惧有黄沙。
    「阿翁……李将军是天人,是他救了我们。」
    清秀少女看着李瑄,向老人说道。
    她的眼中明亮一瞬,又很快暗淡。
    「李将军无所不能!」
    老人呐呐地说了一句。
    一件事情,能体现一个人的魅力。
    老人此时已经深信李瑄无所不能。
    可惜他老了,无法报答李瑄的恩情。
    只能在家里焚香,祝福李瑄能健健康康。
    在欢呼中,百姓们拥簇李瑄入敦煌城。
    李瑄令士兵将其他女子送回敦煌周围的乡里。
    无家可归的婢女,暂时待在敦煌城中。
    等待后续的安排!
    抄家豪强,抄家官吏,榨乾贼商,能获得大笔财富,李瑄会做主补偿他们一些。
    还会补偿那些妻女永远也回不来的家庭。
    李瑄回到太守府后,立刻写奏摺,陈述盛玉亮等官吏的累累恶行。
    希望李隆基能直接处死他,并尽快让吏部选派官吏,到敦煌赴任。
    他再次在信中暗示监察御史丶之前的采访使不作为,准备将火引到李林甫身上。
    按理说处死一名太守流程很多。
    但李瑄清楚,李隆基在听信一个人的时候,会果断放出权力。
    就像前世罗希奭一路从青州杀到岭南,不单单是太守,连大臣,李适之那样当过宰相的人,都可以任意处死。
    杀人之罪,莫须有!
    整个案子,李瑄交给颜真卿去处理。
    现在颜真卿的另一个身份是河西采访使判官。
    翌日,清晨。
    李瑄率领亲卫,与玉门军使安元贞到达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玉门关和阳关这麽出名,想来有王之涣和王维的功劳。
    李瑄视察玉门关的防务丶仓库。
    虽然此已不做重城防守,但基本的守卫,却不能懈怠。
    敦煌,虽然面积广大。但出玉门关往西的敦煌郡,就不再是汉人的地盘了。
    在西域虽有汉人移民,但胡人更多。
    大唐在西域的控制力度,远远不如河西走廊。
    河西道,不仅仅是河西走廊五郡,还包括出阳关丶玉门关后伊吾郡(今哈密),交合郡(今吐鲁番)。
    但是河西节度使诸军丶诸守捉,没有一兵一卒驻扎在出玉门关后的半个敦煌郡和伊吾郡丶交合郡。
    那里的胡人,高度自治,有自己的兵士,只需要按时缴纳税收即可。
    「安将军,据说商人对出玉门关到高昌,出阳关到龟兹的道路,又爱又恨。荒原与沙漠,成为许多商人的坟墓。我觉得以后可以在这片荒原沙漠上,设立数十个戍堡,一戍五十人到百人,将通畅的商路彻底打通,让商人没有顾忌地入大唐,你觉得如何?」
    出玉门关后,李瑄策马在茫茫沙漠上,这里偶尔有个驿站,且驿站相隔甚远。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安元贞。
    「李帅如此,确实能吸引更多商人到河西。但当前我玉门军人手不足,连一条道的戍堡,恐怕都无法建立。」
    安元贞向李瑄回答道。
    建立五千兵力的戍堡群,难道只需要五千士兵吗?
    肯定不是!
    特别是沙漠中的戍堡,日常的生活用品,物资,水,运送的时候都很麻烦。
    最起码还有一支五千人的车队,不断地为这些戍堡提供水丶粮食等物资。
    而且这些戍堡建设起来,也颇费功夫。
    这也是大唐没有彻底将荒原沙漠打通的原因。
    「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安将军做好心理准备,我会筹划一番。」
    李瑄目光直视西方。
    他知道,按照历史。安史之乱后,华夏将永远失去中亚,来自西方的一位「神」,将永远停留在那里,教化那里的人。
    现在中亚许多人说汉语,学汉语,懂儒术。但浩劫过后,白发孤城,人们会忘了那字正腔圆的语言。
    哪怕是西域,也会在很久很久才能收复。
    所以李瑄要将西域与河西走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便日后经营和计划。
    「遵命!」
    安元贞听从李瑄的安排。如果那样,他的兵力又要增加不少,职事官等级也会提升。
    所以他求之不得。
    李瑄与安元贞又绕着沙漠荒原到阳关。
    他以之前豆卢军的教训,告诉守将军士,要珍惜自己……
    ……
    长安,兴庆宫。
    「右相,听说这诸葛亮剑,是晋昌太守赠送给你的宝物。」
    龙池旁的一座亭子前,李隆基指着面前的章武剑,向李林甫说道。
    「圣人,臣愚钝,不清楚为何事?」
    李林甫还以为李隆基召他入宫要有事吩咐,没想到这麽一问。
    熟悉李隆基的李林甫知道圣人在发怒状态。
    但他根本不知道这是怎麽回事。
    突然间,李林甫领悟到什麽。
    晋昌?
    这不是在河西吗?
    一提到河西,李瑄的面孔跳入李林甫的脑海中。
    李林甫虽是首席宰相,可以接收各地奏摺。
    但有一道奏摺李隆基特意吩咐,入京直呈兴庆宫,由内侍省的高力士转给李隆基。
    那就是李瑄的奏摺!
    一定是李瑄这小贼又在整他。
    「自己看看吧!晋昌太守不惜杀死墨离吐谷浑部酋长的儿子来讨好右相,使吐谷浑叛变,截断丝路,围堵晋昌。」
    李隆基将李瑄的奏摺丢给李林甫。
    虽然惊惧,但李林甫还是打开奏摺,哆哆嗦嗦看下去。
    果然!
    可恶的李瑄,愚蠢的范昌海。
    看完奏摺后,李林甫欲哭无泪,简直是无妄之灾。
    但范昌海已经招供,献诸葛亮剑给他,属于事实。
    主要是诸葛亮剑太敏感了,又直接造成吐谷浑叛乱。
    显得地方官吏,只要贿赂他,就能晋升一般。
    「圣人恕罪,范昌海误国误民,当处以极刑!」
    李林甫装作面色大变,跪在地上求饶道。
    「右相,假如你收到诸葛亮剑,会不会给范昌海一个侍郎当?」
    李隆基未让李林甫起身,突然发问。
    「侍郎要从出类拔萃的郡守中选择,需要圣人的慧眼鉴别,臣怎麽敢?」
    李林甫不无应逢地道。
    「退而求其次,当个少卿呢?」
    李隆基又问。
    「少卿者,必为品行端正,父辈显赫的人担任,圣人殿陛的光辉,会让品行不端的人无处遁形。」
     李林甫继续回道。
    「那右相准备安排他为何?」
    李隆基听到李林甫的话,气怒渐消。
    「如果是一柄普通的剑,臣会佩戴在身上,因为那是德行之剑;如果是一柄中等的剑,臣会弃于庭中,因为那是警示之剑;如果是一柄上等的剑,臣会埋于土内,因为那是伤人之剑。如果是诸葛亮的配剑,臣会双手奉给圣人,因为丞相是帝王所择,这样大不敬的事情,臣不敢去做,望圣人明鉴!」
    说完,李林甫向李隆基再叩一头。
    他将剑分为上中下,以锋利的程度去考虑如何用它。
    最锋利的,埋在土里。
    一般锋利,挂在庭中。
    无刃之剑,携于身上。
    代表他没有锋芒,也没有野心,对李隆基忠心耿耿。
    经过李林甫这麽一说,李隆基怒气全消。
    右相应该没问题,都是范昌海的错。
    「范昌海自作聪明,传令,不需回长安,立即杖杀在路上,家人充为奴婢!晋昌别驾鸩酒赐死。」
    李隆基向内常侍黎敬仁吩咐道。
    他将罪责全怪在范昌海身上。
    一个郡守,竟能引起一地叛乱,真是岂有此理。
    「遵旨!」
    黎敬仁领命离去。
    李林甫这才松一口气,内心更恨李瑄了。
    还好他能揣摩圣意,逃过一劫。
    李瑄这小贼,屡屡坑害他,想置他于死地。
    又不得不忍气吞声。
    就比如这一次,奏摺上李瑄只提范昌海欲赠剑右相,但其他的言语,都在描述范昌海认定把剑送给右相,就一定可以飞黄腾达。
    这不是在暗示他任人唯亲吗?
    关键是,他无法反击李瑄。
    虽然圣人不再发怒,但李林甫能感觉到,这事必然会对他有影响。
    「右相,这诸葛亮剑,你觉得自己有无资格佩戴?」
    李隆基将诸葛亮剑拔出一截,又推回剑鞘之中。
    诸葛亮剑虽不错,可毕竟是臣子之剑,非帝王之剑。
    他身为帝王,不可能去佩戴。
    「……圣人若赐,臣能担负此剑,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林甫很挣扎地说道。
    虽自认为比不上诸葛亮,但他又不能推脱。
    圣人得诸葛亮剑,欲赐大臣。
    他身为首席宰相,若未得诸葛亮剑,必会成为长安的笑柄。
    「在国家的事务上,右相还要多努力一番!」
    李隆基这麽说,就是暂不打算将诸葛亮剑赐给李林甫。
    他在天宝三载的时候,就有将政事托付给李林甫,高居无为的心思。
    可偏偏李林甫一再让他失望,不得不将这种心思打消。
    吏部尚书为什麽空缺者,不就是想找机会,再交给李林甫吗?
    每一年产生这种心思的时候,李林甫总会犯下错误。
    人生苦短。
    他雄才伟略大半辈子,开辟煌煌文治,创造赫赫武功。
    田舍翁还能颐养天年呢。他贵为天子,就不能享受几年吗?
    李林甫不合格,谁又能继任,让他高居无为呢?
    「臣……一定会完成圣人的嘱托。」
    李林甫内心一叹。
    圣人未赐他诸葛亮剑。
    世人皆知这把剑的份量,如果赐给裴宽,谁才是首席宰相?
    李林甫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做「威势」。
    如果诸葛亮剑在长安丶洛阳传开,凭藉诸葛亮的名气,一把剑可以让身份产生质变。
    他的猜测是对的,不久后,一个典故,会因此而生……
    关于对赫连成英的处置,李隆基和李瑄料想的一样,将其流放至黔中。
    对于赫连成英来说,流放黔中比流放岭南好一点。
    为彰显自己的恩德,李隆基听从李瑄的建议,赦免吐谷浑部的罪责。
    这一次墨离吐谷浑叛乱,不及之前护输之乱。
    护输杀死大唐节度使,其部落都能被赦免。
    更何况墨离吐谷浑事出有因。
    新任的晋昌太守和晋昌别驾,李隆基交给裴宽去委派。
    ……
    长安,五天后,又出现一件令李隆基勃然大怒的事情。
    还是李瑄的奏摺!
    李瑄将河西妇女丶婢女失踪案,从头到尾呈现。
    李瑄认为这种令人发指的事情,是为盛世抹黑,是轻视圣人之威,是侮辱泱泱大唐。
    天朝上国,哪怕是平民百姓,都不能被欺辱。
    像盛玉亮这样,不仅帮助贼商掳走大唐妇女,还阴谋造反,聚集豪强,欲杀大唐开国公。
    「这样的官吏,为什麽还能当一郡太守?吏部是怎麽考核的?天宝年间,监察御史有没有去过敦煌?上一任采访使是饭桶吗?这麽大的事情,朝廷竟然一点都不知,还是你们知道,并未告诉朕?」
    李隆基将裴宽和李林甫召到政事堂,劈头盖脸一顿骂。
    裴宽和李林甫二人已经看过奏摺,虽然两人看起来诚惶诚恐,心境却是不一样。
    裴宽刚当宰相还没一年,之前他为户部尚书,再之前为范阳为节度使。
    当宰相期间,他不管官吏的考核。
    圣人不可能死抓着他不放。
    但李林甫不一样,他当宰相这麽多年,御史台的负责人杨慎矜是李林甫推荐。
    而监察御史是杨慎矜派出。
    采访使也多是李林甫举荐。
    先不说贼商之事。
    就一郡几年失踪七十几名良家妇女,敦煌太守竟不上报朝廷。
    「回圣人,臣也是刚得知这件事。」
    李林甫心里苦啊。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瑄这孙子也太能折腾的,走到哪,杀到哪,没有一点顾忌吗?
    李林甫当然知道,只要认真察,除新建的洮阳郡丶九曲郡外的三百二十八个郡丶府,最少有一半会出问题。
    以前李林甫只以为诸郡是无伤大雅的小贪,为家族富贵,是人之常情。
    李林甫见到李瑄关于盛玉亮的描述后,顿时觉得自己像是个清官。
    虽然他的底线比普通人深个十来丈,但他没低到这种程度。
    「以后采访使这样的官职,不要再推荐了,由德高望重的郡守兼任!」
    李隆基向李林甫发出警告。
    意味着剥夺李林甫推荐采访使的权力。
    因为李林甫不是这一次了,吏部大案拿下的采访使,都是李林甫推荐的。
    「臣…遵旨!」
    李林甫低头领命。
    这意味着什麽,他最清楚不过。诸葛亮剑,他难以得到了。
    「之前朕听说有人对七郎任采访使不满意?难道他们对之前的采访使满意?那些采访使还记得自己有节杖吗?凡天宝二年以来在河西的采访使丶监察御史,全部革职查办。」
    李隆基又向裴宽命令道。
    「臣遵旨……」
    裴宽拱手。
    「吩咐李将军,将玉门军使丶玉门关阳关守将丶敦煌太守丶敦煌长史,全部腰斩于敦煌!将贼商全部斩首,首级摆在阳关三日,以儆效尤。涉事豪强一并斩首,奴仆丶郡兵,为军之用。」
    李隆基对李瑄无比信任,凭藉这一道奏摺,就给予李瑄大开杀戒的权力。
    敦煌作为丝路重镇,豪强一定富有,能为他带来大量金银珠宝。
    而且得罪豪强的恶名,全部由李瑄承担。
    因此,李隆基很喜欢李瑄。
    ……
    「我今天才知道,威望也能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再这样下去,我的脑袋就没了。」
    「本来还想等等,现在不得不行动了。先除掉王忠嗣,将太子扳倒,再寻找李瑄的破绽。」
    右相府中,李林甫握着拳头说道。
    ……
    半个月后,太原城外,出现一具尸体。
    此尸体像是被谋杀,身上财物不见。
    这种事情,本应是地方小事。
    但太原令手下的办案官在尸体身上找到证明身份的「籍牒」。
    此竟然是太子府的奴仆!
    得到消息后,太原令吓了一大跳,太子的奴仆,怎麽会平白无故出现在太原?
    奴仆没有主人的命令,哪能出长安?
    更何况还是太子的奴仆!
    在佐吏的提点下,太原令想起太原城内的河东丶朔方两镇节度大使,王忠嗣!
    王忠嗣自兼任河东节度使后,把办公地搬迁到河东节度使治所太原。
    谁都知道,王忠嗣是圣人的乾儿子,和太子李亨一起东宫长大,称太子李亨为「兄」。
    想到此,太原令立刻写奏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都重生了还不能是个富二代啊 离婚后,我被坑上恋综,前妻急了 恋综:你惹他干嘛?他五行缺德啊 重生70年,觉醒系统从打猎开始 无敌皇子,开局迎娶女杀神 惊鸿 军阀:就发了点小财,真没建国 龙魂武帝 网游:我有超神级天赋 带着超级商场逛古代 开局被甩,我转身成为亿万富翁 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我一个警察,怎么给我悍匪系统! 剑气朝天 民间奇门风水秘术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开局只有8年寿命,我选择梭哈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