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人言讲,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崇祯十七年五月间,李自成山海关一战战败之后,于京师放得一把火,带着自己逃窜人马是匆匆撤出了北京城。
不久后,多尔衮夹带顺治新帝,入主京师,接手明朝遗臣们以朝拜,并正式宣布了对京城之统治。
与此同时,萧携太子朱慈?南遁,于南京士族集团集体拥护下,六月登宝继位,成了南隅弘光朝廷。
一时间,天下三分,出现三方俱想要完成大一统之政权王朝局面是也。
一个乃匆匆离京的大顺,一个是新晋入主京师之大清,另有,便为那偏安一隅南明王朝矣。
起初,于萧靖川力挺抗房北伐之意下,南廷勉强守保了山东半部以作缓冲。
这一时期,明、顺在西南两向夹攻之下,李自成反扑,于八月竞亦一度又打回了京畿西南区域,逃而复返。
可,随后,情势紧转,因来南廷中,南方士族及北下的帝党倪元璐等人,皆为有意罢兵言和,以期驱虎吞狼之计,遂三方态势,到得八月末上,有所突变。
西北向,闯贼自成之大顺,反落形单影只,孤立之态。
相较对此,缘何会起这般变化?
如要释清此局,则必从建立清以后,一系列紧要措施说起。
当时这帮外夷,借势清兵入关,途经得高人指点,打来“为帝复仇”之旗号。
凭此,顺利入主京区。
可以说当时他们还自诩了正义之师以冠名。
打得这般旗号,好处不言自明,那就是在收编明朝北地,州府地方力量上,事半功倍。
但,与之相对的,随来,此一举措,倒也产生了一个不小之尖锐问题。
那便为清朝初立后,该以何面目,来对待南明朝廷。
要知,从法理上而言,南明乃算明朝之延续,肯定要比清朝接替北明之统治更显正统。
所以,清朝如不奉南廷正朔,直接扯下遮羞布,肯定会使旧明遗臣们彻底失望。
原有那些举棋不定,观望要否降清的明朝地方大员们,也会就此选择倒戈相向。
可,不扯此一说辞,则就又必须尽快解决同南明之间关系。
对较这种局面,合军统帅,政廷首脑多尔衮,一时便犯了难来。
在他看去,南明弘光的法理正朔,绝不可轻言承认。
如要计较,则必须寻一巧妙之法,来回避此间关碍问题。
因此,其待多尔衮他稳定住北方之同时,亦广散了眼线,向那南方士族集团散发去一个消息。
那便就是:“息马燕京,抚?黎庶。”
意思嘛,倒也并不复杂,就是说,清廷的兵马,只打到北境,最多占领北方大部,不会南下侵扰。
而这,也就给南明当下朝廷释放了一个极其错误之信号。
建奴鞑子,只想跟南方划江而治。
对得初立之弘光朝廷,并不有意征讨。
当然,这般论调,对得眼下南廷来讲,无疑是一天大喜事也。
毕竟,从军备武功角度讲说,南明这一弘光政权,眼下除有江淮四镇不足十万兵马以外,亦仅萧部刚算拼残之一部矣。
旦是北面夷兵孤注一掷,强行南下,那短时内,倒也却较无甚现成稳妥之法,来同那满八旗骁勇正面抗衡。
所以,这一时候,多尔衮有意释放冰释前嫌的信号,相说要存重修旧好之心。
这般举措,就很容易,便受到了弘光帝,乃及南党士族集体之重视。
对较多尔衮,凭就此般战略决断,亦于八月下旬,从速着手进行了如下之安排。
一,清廷矛头重新指回对准李自成之大顺王朝。
清军打以“剿寇”及“恢复大明宗社”旗号,强调顺自成,才是大清唯一敌手。
他们八旗兵勇,是在给老皇帝崇祯报仇雪恨。
二,多尔衮秘密遣人,暗通款曲,有意接向河南、河北、江淮等地之旧明文武官员。
向得他们表意,不要身忘旧明之恩德,可堪跟同朝廷一道,打击大顺贼寇。
但凡愿有投诚来降的,亦会许以厚金。
三,对得南廷,多尔衮亦并不想给出明确承认对方之态度。
只春秋笔法,暗示彼此邻邦友谊,?力同心,共讨闯贼事。
与这相对,彼处南廷内部,在倪元璐主导之下,驱虎吞狼之计业已成型,朝野上下有来共识。
毕竟相较这素未谋面的北夷之人,在天下明官乡绅士族豪贾眼里,李自成才终是那个最叫他们胆寒之人。
清不清,大不了改朝换代而已,可一旦被他李自成得势,那自身这地主,万贯家财,也就全然不保是矣。
于是,就在这般既得利益者群体私计下,各地亦有来微妙之变化。
北直隶及京师之内,旧明的官绅,迅速投靠依附了新清政权,甘心成了地道大清臣属是也。
而山东、河南等两靠缓冲地带,士族官绅们,也就开始摇摆不定起来。
对清之招揽厚金,心有垂涎。
但,碍于南廷同族之关系,又不愿不清不楚,就投了外邦而去。
大多呀,两条船均踩脚下,官职复原,该捞钱的就捞钱,该履地方职责,倒也并不荒废。
纯粹待价而沽,把大义当了生意考虑而已。
由此,北上议和之事,在这么一种微妙情况之下,顺利成行。
一切促谈议和之意,亦初具苗头。
南廷所念,无外乎先稳一口气来,现成个南北分治局面,再图后继。
而清廷的多尔衮,则不费一兵一卒,正经把黄河以北之大片领土,均囊括到了掌中。
既是互有暧昧关系心思,清兵亦于后战略部署上,亦可放开手脚,先作西向扩张之事,南廷的东南自保,在他眼里,就雷同缩头乌龟一般策略。
对较这般迂腐懦弱,多尔衮又何乐而不为呢?
PS:又是一年春来,《明》这本书也更新了有一个多年头了。
青山在这里感谢诸位看官一直以来的支持!
拜谢!
这本书目前还未过半,青山会持续加紧更新,也期待能把后续故事讲得愈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