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全家穿秦后,从零开始养始皇> 第 164 章 韩魏灾情

第 164 章 韩魏灾情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又来的一家四口自然是萧家人了。
    萧家同刘家、卢家一样都是沛县丰邑中阳里的人,三家的房子挨得近,祖上都是有底蕴的人家,有姓、会说雅言,即便现在都沦落为从事农业生产的编户(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平民了,但与真正的底层庶民还是不一样的。
    素日里三家大人们在田中忙活,三家的小孩就直接放在地头处玩耍,大人们的关系好、小孩儿L之间的关系就处得更好了。
    老刘一家瞧见老萧一家同样高兴的不得了。
    卢家人也赶忙往旁边挪了挪,这下子一个火堆算是被三家人给围得严严实实的了。
    三家人凑在一起草草地喝了一碗米汤热了热身子,又都吃了点干粮,随后三家大人将背在身上的稻草垫子拼起来铺到路中间,让三家的孩子挤在一起睡,他们大人们就睡在旁边围着。
    夜深了,队伍中的哭声渐渐小了,林子中的野兽吼声反而变得更大了。
    小刘季夹在小萧何、小卢绾中间,而后三个小娃娃旁边则躺着萧何的姐姐,卢绾的姐姐、哥哥,刘季的俩哥哥。
    小小年纪头次碰上这般大的洪灾,随着家人们艰难逃灾的一群小孩儿L们都被吓怕了,原本是不敢睡的,但看着睡在最中间的小刘季枕着包袱皮,睡得直打小呼噜,仿佛和在家里一个样子,那香甜的小呼噜声也把其余几个小孩儿L感染的慢慢闭上眼睛睡着了。
    短短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天麻麻亮的时候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三家人凑在一起又简单吃了些东西垫了垫肚子,随着长长的救灾队伍开始行动时,三家人又继续往前负重前行。
    被母亲饱饱的喂了一顿奶的小刘季仍旧趴在父亲的蓑衣里,艰难地转过小脑袋打量了一下如今的处境,不过他太小了,还是看不懂现在逃灾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仅他看不懂,两岁的小萧何、一岁的小卢绾其实也是不能理解的,兴许等他们长大了,连这段记忆都会模模糊糊地记不清楚了,兴许只能想起来天上下着雨,父母们带着他们走了极其远的路……
    逃灾的队伍整整走了三天,到第四天黎明时分,整个县的楚人们都逃到了魏国的边界线。
    大人们都感觉出来了,越临近魏国,这头顶上的天空就越晴朗,之前被雨水淋湿的衣物家当都被晒干了。
    看守边界的魏卒们乍然瞧见这般多的楚人们,自然也是心生警惕的,可一打听是从沛县逃洪灾过来的,魏卒们就不再关注了。
    早些年间,魏国的实力还强大时,沛县还是魏国的领土,如今已经变成楚地了,但对两国边界的庶民们而言,对方其实都多多少少沾点亲、带点故,不算陌生人。
    魏卒们没有驱赶这些堵在边界外的楚人们,楚人们也识相地没有进入魏国的领域。
    没有大雨、没有被河水冲跑的危险,沛县人的心就安稳了七八成了。
    家家户户围着生火煮汤。
    连着走了好几
    天路的老刘家自然也是累得半死。
    刘煓、刘媪正在准备点火熬汤,刘伯、刘仲也跑去野地里捡了些干草、树枝来。
    小刘季则盘腿坐在父母中间眼巴巴地瞧着那架在火堆上的陶罐,努力吸着小鼻子闻里面的米汤味。
    没一会儿L,等一家五口喝起米汤了,老卢家的五口人和老萧家的四口人也端着陶碗聚了过来。
    小萧何的父亲——萧秋对着刘煓和卢光忧心忡忡地说道:
    “刘大哥、卢三弟,我刚才去找那魏卒打听了,魏国也遭灾了啊,咱们那边是洪涝,魏国这边是旱灾,那田里都出现了飞蚂蚱,庄稼都没有收完呢就被飞蚂蚱给吃完了!()”
    “供?葶?荘????絙????⒎[()]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刘煓、卢光闻言二人全都惊得瞪大了眼睛。
    刘媪、卢媪、萧媪的脸色也都瞬间白了。
    小刘季、小卢绾、小萧何也都好奇的看了大人们一眼。
    刘煓端着陶碗的手指都发颤,好半晌才找到了声音:
    “哎呦,这,这,这世道咋就突然变成这样了,又是旱蝗又是洪涝的真是不想让庶民们活了呀!”
    萧秋也叹息道:“唉,可不是嘛,咱们这些人逃得过兵祸也不一定能逃得过天灾。”
    “这看不见明天的逑日子我算是过得够够的了!去他娘的!混一天算一天吧!”
    听到萧秋这赌气似的牢骚话,年纪最大的刘煓忙伸手拍了拍萧秋的胳膊,干巴巴地安慰道:
    “萧二弟,也不能这样子说,能活一天就有一天的希望。”
    “今岁的收成眼看着已经是不行了,也不知道都城那边大王会不会赈灾。”
    “呵——赈灾?”
    卢光不屑地冷嘲道:
    “刘大哥,那三大氏族和荆楚十八姓说不准现在正忙着让大巫跳大神的,他们那些老楚人会稀罕咱们这些人的性命?”
    “依我看,咱们就别指望那些都城内的老楚人了,自救还差不多,索性现在是夏天,只要有水的地方咱们就能摸鱼,总不会被冻死。”
    听到卢光这话,三家的女人们心中稍稍安定了些。
    刘煓沉默半晌也开口道:
    “光弟的话有一定道理,老楚人那边兴许不会救灾,可魏国这边有信陵君,那可是魏王的亲弟弟、名满天下的四公子,信陵君肯定会赈灾的吧?毕竟他是那般好的贵公子……”
    一岁的小刘季支棱着小耳朵听大人们讲话,绝大多数话都听不懂,但唯独把“信陵君”、“无忌公子”几个字都听进心里了,小奶娃只觉得这人的名字可真好听啊!以至于经年后,信陵君如同韩非对始皇一样,成为了刘邦一生的白月光,念念不忘的白月光。
    而此刻“白月光”本人正在魏王宫内与自己王兄吵、与大侄子吵、与一众大梁的贵族们吵。
    这场旱蝗灾害来得猝不及防,不仅把魏国的庶民们给害苦了,也把魏国的贵族官员们给劈头盖脸地打蒙了。
    ()信陵君也没想到他刚回到都城不久,魏国就闹出这般大的旱蝗灾害。
    丰收的时节,庶民们遭灾了,庄稼没收完都被蝗虫给吃没了。
    田中旱的连泥土都开裂了,眼看着下半年的收成也没指望了,庶民们饿得都快没吃的了,大梁的贵族们竟然不第一时间想着稳固国中秩序,开粮赈灾,反而是要加快收赋税的速度,美其名曰,得在庶民们把家中的粮食吃光前,赶紧把属于赋税那一撮粮食给收进粮仓来。
    短短几日,信陵君险些要被都城的老贵族们给活生生气死。
    眼下魏王圉还在儿L子和弟弟中间踌躇。
    太子增和老贵族们是站在一块的——不赈灾。
    他看着年龄与他差不了多少的小叔叔,故作一副高深的姿态,信誓旦旦地蹙眉道:
    “小叔叔,遭灾的是庶民,庶民不就是篮子中的鸡蛋吗?即便十个里面饿死仨,那就还有七个,过不了多少年人数就又长回来了。”
    “假如庶民们不缴纳赋税,军中的士卒还吃什么?秦军若是这个时候打过来了,咱们不让士卒吃饱去打仗,反而让庶民们吃饱?这有什么用?”
    “是啊,是啊,太子殿下说的对,庶民们能算人吗?”
    “赋税不能少!兵卒们等着吃粮食呢!”
    “君上,您可一定得想清楚啊,赋税若是断了,军中兴许就要闹事了!”
    “不应该赈灾……”
    看着吃得红光满面的老贵族们一个个都嚷嚷着不赈灾,信陵君只觉得脑瓜子嗡嗡嗡地响,一向风光霁月、姿态优雅的贵公子都开始不顾形象地用手拍打着案几怒吼了:
    “魏国的庶民们有三百多万!贵族们的人数才有多少?!”
    “魏国如今面临的灾害是遍及全国的!是魏国建国以来遭遇到最大的旱蝗灾害!十个庶民死三个,三百多万庶民就能死九十万人!”
    “这死的可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死了一只蚂蚁!拍死了一只苍蝇!”
    “这个时候不赶紧开仓放粮,还要从庶民身上征赋税,你们只想着把士卒喂饱来提防秦军的进攻,都不担心庶民们饿红眼了,直接在国内造反了?!”
    “人口都要锐减了,连母鸡和公鸡都要没有了?去哪里指望着有新鸡蛋呢?!”
    “信陵君,您这就是危言耸听了!庶民们哪有那个胆子去造反?”
    一个头发稀疏、满脸皱纹的老贵族淡淡的扫了魏无忌一眼出声反驳道。
    说话的是太子增的外家人,太子增也不屑的扯了扯嘴角,只觉得自己的小叔叔真是越来越没有个王族的样子了,果然是在邯郸时被那赵康平给带掉价儿L了,张口闭口都是低贱的庶民,身上也沾上了穷味儿L,都要把庶民给鼓吹上天了?庶民们真有那本事,贵族们千百年来还能不换一换姓氏?
    信陵君看着那说话的胖老头,冷笑道:
    “蚂蚁都能咬死大象呢,一百个饿红眼的庶民扛着耒耜能把一个人高马大、拿着弩|箭的士
    卒给活生生拍成肉酱!一百万饿红眼的庶民撸起袖子,一人一脚能活生生把大梁的城墙给踏成废墟。”
    “诸位可以睁大眼睛仔细看看,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你们若还想要从庶民们身上抠粮食吃,这个夏天还没有过完呢,三百万庶民们就能饿死一百万,逃跑一百万,等天灾过去了,剩下来那一百万人,无忌倒是要瞧一瞧,诸位还怎么指望这些人种地、经商、造器具了!”
    “到时候,你们不用防备着秦军来攻打魏国,愤怒的魏人自己就能把魏国给灭了!”
    “自己本国的肉食者们都不想让他们活了?他们还会指望着秦军打进来后,肉食者们还能保护他们?!不如早早反了!”
    “小叔叔!你怎么能说出这话呢!”太子增气得张口骂道。
    “行了!都给寡人闭嘴!”
    跪坐在高处红色漆案旁的魏王圉头痛地重重拍打一下漆案面,拧眉低吼道。
    底下乱糟糟的争吵总算是停止了。
    这场关于“救不救灾、收不收赋税”的争辩已经吵吵嚷嚷了好几日了,魏王圉的耳朵都快被吵得出耳鸣了,心中烦躁不已。
    坐在他侧边的龙阳君轻轻在漆案下面握了握魏王的手。
    魏王圉勉强止住心中的怒火,只觉得这都叫什么破事儿L啊!
    旱蝗灾害闹得,儿L子和弟弟吵得不可开交,弟弟都能嚷出来庶民造反的离谱话,哪还有什么事情是无忌不敢做的?
    不得不说,这一刻,魏王圉又有些后悔把弟弟从封地召回了。
    他瞥了冷着俊脸的弟弟一眼,又瞪了赤红白脸的儿L子一眼,过了好一会儿L才拧着眉头道:
    “天灾来势汹汹,寡人也没有想到此次旱蝗灾害竟然会波及范围这般广,增和无忌说的话都有一定的道理。”
    “赋税之事事关重大,庶民们也关乎国内安定,这样吧,传令下去,今夏赋税减免一半,让各郡的郡守尽快统计一下乡邑城池内的庶民受灾人数写成文书送到大梁来,地方粮仓适当开放,让庶民们饿不死就行了。”
    减免一半,饿不死。
    太子增蹙了蹙眉,信陵君也抿了抿唇。
    “总归夏天也只剩下两个月了,等到入秋了,寡人相信这场旱蝗灾害就过去了。”魏王圉心累的闭眼摆手道。
    众人们见状也知道这就是谈判的底限了,也都从坐席上站起来一一告退了。
    信陵君本还想再说些什么,一看到自己王兄马上又要和龙阳君互诉衷肠的求安慰了,长眉一拧当即甩袖离开了。
    瞧见小叔叔那带着三分怒气的挺拔背影,太子增也撇了撇嘴跟着离去了。
    魏国的基层组织不算健全,魏法也远远比不上秦法完备。
    当魏国各郡的郡守收到从大梁传来的王令,知晓“今夏赋税减免一半、适当打开粮仓”的消息后,等着发国难财的官员们可就挫着双手,兴奋了。
    王令一级级传下去,“赋税减免一半”,慢慢的就变成:
    减免四成、减免三成、减免二成、减免一成、不减免、国家有难,今夏赋税多加一成。
    某个里内遭灾吃不了饭的人数有三十人,里长把三十人的人头报到亭长那里,亭长当即翻个十倍,再往上面报时就变成“某某亭某某里今夏遭灾人数有三百人,需要三百人的口粮”。
    在这个车马慢、信息传播速度慢、内情核实速度也慢的时代,想发国难财的官员不计其数,想发国难财的商贾不计其数,最终背锅、买单的就变成了三百万魏人了。
    都城是减免赋税、也开粮仓了,偏偏落到万千庶民头上该收的赋税还是被官差给或踢、或踹、或推搡、骂骂咧咧地抢走了,国中赈灾的粮食分到庶民家里时就剩麦壳和米糠了。
    顶层的人努力了,底层的人在挣扎,中间的人两头瞒、两头吃。
    整个魏国哭声不断,住在朱门大宅内的肉食者们还在接着奏乐、接着舞,高枕软卧之时只觉得自己真是心善啊,瞧一瞧他们都把庶民当人看了。
    魏国是开始救灾了。
    西边韩国,韩王然大手一挥:今夏的赋税是一颗麦子都不能少的!粮仓是一个小的都不会开的!
    笑话!国中遭灾了,贵族们的食物都要少了,哪还有多的粮食能分给庶民啊?
    新郑国相府内。
    长相貌美的国相夫人正牵着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在花园中散步。
    小男孩长得唇红齿白的,乍一看像个漂亮的女娃娃。
    他被母亲牵着小手看着花园内盛开的正绚烂的夏花,母亲眉眼弯弯地摸着他的小脑袋温柔地笑道:
    “良,瞧瞧花园中的花都缺水了,你能帮母亲给该浇的花浇一浇吗?”
    一岁多的小张良仰着小脑袋对着母亲明媚一笑,拿着手中的银壶摇摇晃晃地走到一盆缺水的兰花前,清亮的水从银壶的壶嘴中流出来,浇进了兰花根部。
    黄昏的阳光仍旧刺眼。
    同样一岁多的韩人庶民小孩儿L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地端着一个破口子的陶碗趴在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晴空万里的天空,希冀着能降下一场甘霖来。
    小孩儿L等了半天也没看到一点下雨的征兆,又降低了标准,奶声奶气地小声求道:“仙人在上,俺爹俺娘都饿死了,俺姐姐俺哥哥也渴死了,即便没有一场雨,一滴也行……”
    他话音刚落就咽气了,不远处饿红眼的大人们也朝他走了过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炼器大师?不,修仙百艺我都会 749局迷案解密 开局抄了国库,医妃带领全家流放 重启2008:从拯救绝色女老师开始逆袭 出逃五年,她带两个萌宝杀回来了 主母操劳而死,重生后养崽摆烂了 秦凡薛雅兰 穿进大武王朝,我开起了孤儿院 白瓷美人在小世界又被巧取豪夺了 夫人被逼签了离婚书后,傅总后悔了 第一秘书 举头三尺有神明 从家族弃子到权利巅峰,我赌赢了 不让你当警察,你就把贼抓光了? 拳头硬了!我要复仇,恋爱系统是啥 多子多福,从娶妻开始争霸天下 这个武圣血条太厚 重生之狂暴火法 从霍格沃茨之遗归来的哈利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