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英伦文豪> 第114章 不正规

第114章 不正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英伦文豪正文卷第114章不正规接下来几天,陆时每日拜访大英博物馆图书馆。
    考文有点儿怕他,躲得远远的,
    奥兹因为有要事在身,也无法全程陪同。
    陆时倒也乐见这种情况,自己翻阅各种史料,以完善《万历十五年》中那些不甚严谨的地方,让成稿尽量无可指摘。
    然而,历史类专著的难写程度还是出乎陆时的意料,
    他殚精竭虑,进展还是龟速。
    ……
    3月10日。
    辜鸿铭要启程离开伦敦、前往法国了。
    陆时与夏目漱石在港口送行。
    轮船的汽笛声还没有响起,旅人们或在道别、或在拥抱。
    三人无事可做,便把辜鸿铭硕大的行李箱放在地上当成了矮桌,站着玩牌。
    他们出牌的时候要弯腰往桌子上甩,啪啪作响,
    远远看着,像仨街溜子。
    周围时不时有英国人好奇地过来看一眼,发现并不能理解斗地主的规则,又听不懂汉语交流,便悻悻然地走远,离开时还偶尔停下脚步,回头流连。
    “对二。”
    辜鸿铭甩出两张牌,随后说:“可惜,没看到《万历十五年》的成稿。”
    “要不起。”×2
    陆时和夏目漱石俯身合牌。
    辜鸿铭嘴角勾起,
    “我这还有炸弹呢~无聊无聊,这么快就出完了。”
    他将牌丢掉。
    老先生今天的手气特别好,一直在赢。
    陆时说风凉话:“难受啊,辜先生今天就要离开伦敦了,难得的好手气眼看着要无用武之地咯~”
    辜鸿铭不满地瞪了陆时一眼,
    “去!不玩了!”
    态度像个老小孩。
    陆时哈哈大笑。
    辜鸿铭摸出随身的烟袋,敲敲烟锅,随后自己用火柴点上,说道:“玩物丧志,还是不聊斗地主的事了。”
    他看着陆时,
    “陆时啊,你这《万历十五年》何时成稿?大学堂的史学教材虽然不缺,却都是正儿八经的史书,没有你这样带说明、带分析的专著,我等得实在心焦啊。”
    陆时摆了摆手,
    坦白讲,即使完成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要作为教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说:“学习是潜移默化的。”
    辜鸿铭问:“此话怎讲?”
    陆时在收起的纸牌中一边翻找,一边回答:“扑克牌的制造,一直是沿着各个厂商自己的路线发展的,直到法国政府颁布了官方批准的设计,对于每张人头牌都给予名称。”
    他抽出了方块K,
    “这张画的是恺撒大帝,人类历史上最为知名的大独裁者,登上扑克牌当之无愧。”
    辜鸿铭不由得沉思,
    “……”
    陆时说:“辜老先生不信?那你应该去博物馆看看古罗马硬币,上面刻了恺撒的侧面像,和方块K上的人物神似。”
    辜鸿铭摇摇头,
    “不,我不是不信,只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那照伱这么说,唱戏的、剪纸的、吹糖人的、捏泥人的……这些人,也是在向老百姓进行历史教育咯?”
    话音刚落,便听远处传来轰鸣的汽笛,
    555——
    远比火车响。
    同时,水手们放下了拦在舷梯前的铁链,
    旅人争先恐后地登船。
    陆时对辜鸿铭说:“辜先生,咱们还是下次再聊吧。”
    辜鸿铭点点头,拎起行李箱往登船口走。
    但他走到一半又想起什么似的停下了脚步,迈着小碎步跑回来,对陆时说:“你那本书,总体的框架千万别改,就那么写。”
    陆时没听懂,
    “什么?”
    辜鸿铭咂咂嘴,
    “我的意思是,你写清楚万历朝的失败就好。”
    原作者黄仁宇在书的序里写:“书中所叙,不妨称为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
    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僚海瑞、李贽、戚继光,六个失败的人,构成了失败的历史,
    所以整本书的核心观点便是“‘我’是如何失败的”。
    陆时说:“明白。你是担心清廷对明史过于敏感。”
    辜鸿铭笑笑,
    “这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有人归纳总结失败。”
    此时的中国经历多次惨痛的失败,尤其是甲午海战输给日本,让整个知识界的氛围都笼罩在了愁云惨淡之中,
    大家不喜欢对成功的预言,而是喜欢对失败的总结,最后得出“必将失败”的结论,
    这也算是古早的失败主义了。
    陆时无奈,
    “反思是吧?我懂。”
    辜鸿铭当然听出了陆时语气中的讽刺,却是不以为忤,反而大笑道:“看了你在剑桥的演讲稿,我就知道你最看不上那些自我贬损的人。但你要知道,现状如此。”
    陆时浅浅地“嗯”了一声,
    “放心,我不会改变书的结构的。”
    辜鸿铭这才放心,转身拎着箱子登上舷梯。
    目送他的背影,夏目漱石问道:“陆,今天还是去大英博物馆?”
    陆时说:“不,休息一下吧,回家写《魔戒》去。”
    夏目漱石撇了撇嘴,
    “你管这叫休息?”
    两人一边扯皮,一边等着轮船离港,之后坐车回布莱雅路。
    结果,他们刚跳下马车,就看到了萧伯纳。
    萧伯纳等在门口,似乎并不焦急,抽着烟斗的同时翻阅《每日电讯报》,时不时地嘀咕几句。
    陆时惊讶,
    “校监先生?”
    萧伯纳说道:“陆,你可算回来了。”
    他将烟斗收拾好,压低声音,
    “我今天见到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詹姆斯教授,他跟我讲,之前与你说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但你拒绝了。”
    没想到又是诺奖的事。
    陆时点头,
    “是啊,我只是觉……唔……你说你见到了詹姆斯教授?莫非是诺奖的事?”
    萧伯纳咧开嘴笑,
    “你猜到了?”
    陆时吐槽道:“看你得意的样子,怕是在初选名单里被提名了吧?”
    按照历史,萧伯纳确实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其获奖原因是:“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著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因为戏剧传播较快这一特性,他获得提名的次数很多,
    但最终获奖时间在1925年。
    萧伯纳笑得更开心了,
    “陆,看来你也是认可我的水平的,否则你不可能直接猜到是怎么回事。”
    陆时打马虎眼,
    “哈哈,哈哈哈。”
    一番尬笑。
    但萧伯纳也没那么兴奋,
    因为此刻的诺奖只是第一届,虽然动静很大,但权威性还无从谈起。
    萧伯纳说:“陆,你好像也被提名了。”
    陆时有点儿懵,
    “我从去年冬季才崭露头角,凭什么提名?而且,你刚才说的‘好像’是什么意思?”
    萧伯纳回答:“这种事都是可以聊的嘛~”
    陆时无语。
    后世,瑞典一公布初选名单,全世界的媒体便会跟进,尤其是当名单中有华人的时候,整个简中互联网能为之疯狂。
    而现在,诺奖的名单竟然是黑箱,甚至可以增、删、改、查,非常离谱。
    萧伯纳笑着说:“你声望渐隆,怎么可能没有你的位置嘛~”
    陆时发现自己没看错,
    现在的诺奖,突出一个字——
    蹭!
    谁有流量就往谁身上贴。
    陆时说道:“算了,校监先生,麻烦您帮我给……额……”
    他本想让萧伯纳帮忙带话,就说自己不准备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结果话说到一半,才意识到自己甚至不知道该把话带给谁,
    瑞典文学院?
    剑桥的詹姆斯?
    诺委会?
    ……
    陆时直挠头。
    萧伯纳说:“要不你随我去一趟伦敦大学学院?那边有个临时的评委会,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陆时更懵了,
    “你刚才不是说你被提名了吗?”
    萧伯纳连连点头,
    “对。”
    陆时又说:“那你又说,你在评委会?”
    萧伯纳继续点头道:“对。有什么问题吗?”
    “嘶……”
    陆时冷抽一口气。
    萧伯纳问道:“怎么了?”
    陆时说:“没什么,就是有点儿牙疼。”
    萧伯纳此时也已经反应了过来,拍拍陆时的肩膀,说道:“你是觉得我评我自己,不合适,对吗?罢了罢了,且随我来,你看看名单就知道了。”
    陆时无奈,对一旁的夏目漱石颔首示意。
    夏目漱石便说道:“那我先回去,遛遛吾辈。”
    说完便开门进屋了。
    另一边,陆时和萧伯纳坐上了马车。
    伦敦大学学院就在大英博物馆西北方不远处,陆时这段时间时常经过,可谓轻车熟路。
    没过多久,目的地就到了。
    两人跳下马车。
    时至三月,伦敦的天气已然转暖,只是时不时会有小雨,让空气中透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湿意,
    但小雨也是有好处的,至少能驱散雾气。
    萧伯纳带着陆时进入教学楼。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一个类似会议室的巨大房间,
    屋内摆着一张能围坐三十人的椭圆长桌,桌上满是散落的书稿,陆时只扫了一眼,便发现其中有丹麦语、瑞典语、德语、法语、英语,还有一些连他都不熟悉的语言。
    在长桌两侧,十几名教授正坐在那里,懒散地审阅稿子,
    他们有的甚至把脚搭在了桌沿上。
    听到开门的声音,靠门最近的一人连头也不抬,说道:“萧先生回来了?把门关严一点儿。”
    陆时反手把门闭紧,
    咔哒——
    一声轻响。
    那人还是没抬头,说:“谢谢。”
    不只他一人是这个埋头工作的状态,所有人都在看稿子,表情中有些绝望的感觉。
    有人吐槽道:“早知道就不该接这个活。Fxxk!”
    看样子,似乎抓狂了。
    萧伯纳没搭理他,在桌面的纸堆中翻找一阵,终于拿出厚厚的一本,将之递给陆时,低声说道:“看看吧。”
    陆时本来是不想做评委或者翻译的工作的,
    但既然萧伯纳相请,还是能帮就帮。
    而且,看现场这些人中,不少教授的年龄都偏大了,可别看稿子把自己看得过劳死。
    陆时掂掂手中的稿件,
    “这是谁的书?”
    萧伯纳的嘴角微微抽搐,似乎在憋着笑,
    他说:“你翻开看看就知道了。”
    陆时发现这本书的封皮上连个标题都没有,不由得一阵好奇,嘀咕:“搞得这么神秘?校监先生,不会是你的新剧本吧?”
    一边说,一边翻开书稿,
    结果,下一秒,陆时整个人便呆住了,张大嘴巴,仿佛能塞进去一整个榴莲,
    他语无伦次,
    “这……这特喵……这特喵的竟然是名单?!”
    这句话几乎是喊出来的。
    一瞬间,房间内众人的目光被吸引过来。
    有个近视的老教授摘下眼镜,眯眼看着陆时,
    “中国人?这么年轻……”
    另外一名教授反应过来,高声说道:“Lu!伦敦政经的陆教授!没想到啊没想到,萧先生竟然真的把你请了过来。”
    众人轰然涌上,将陆时团团围住。
    陆时有点儿懵逼,
    等回神的时候,他赫然发现自己正在跟各位教授一一握手。
    如此高规格的待遇,让人摸不着头脑。
    萧伯纳却是早就料到会这样,说道:“陆,你在剑桥做了那番演讲,后来却没有接受牛津和剑桥的公开邀请,在伦敦大学联盟中已经是忠诚的代名词了。”
    拒绝牛、剑两校,可实在是太牛逼了!
    陆时无奈,只好和这帮教授交际了一阵,之后才将众人的注意力转回那份名单之上,
    “各位先生,这份名单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初选名单?”
    众人大点其头,
    “没错。”
    “啧……”
    陆时咋舌,同时翻看名单。
    这份名单每页二十人,超过二十五页,
    所以,至少五百人。
    名单的前四分之一是打出来的铅字,后四分之三则是手写的墨字。
    陆时赫然发现,自己的名字就是手写上去的,
    名字旁边则是一长串的作品:
    《罗杰疑案》、
    《是!首相》、
    《罗马假日》、
    《回答》、
    ……
    、戏剧、诗歌,一应俱全。
    神奇的是,连《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样的专著也有,跟文学几乎不沾边。
    除了陆时,还有剑桥的熟人詹姆斯教授,也是手写的名字。
    陆时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这些名字有的是用打字机打的,有的……”
    话说了一半,门忽然被推开,
    门外站着一名办事人员,探进来半个身子,说道:“诸位先生,瑞典那边又拍来电报了。”
    萧伯纳立即伸手接过。
    同时,有人递了一支笔给陆时,说道:“陆教授记一下。”
    陆时晕晕地接过笔,
    “记什么?”
    那人指指名单,然后朝萧伯纳的方向点点头。
    只听萧伯纳念道:“新加入特奥多尔·蒙森先生,代表作《罗马史》、《罗马编年史》、《罗马铸币史》、《拉丁铭文大全》,括号,《拉丁铭文大全》是蒙森先生主编的,不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陆时手上奋笔疾书,
    同时,心里一万匹草泥马狂奔而过,
    没想到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这么不正规,提名都可以随时加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一人之上清黄庭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重生不当冤大头,校花你着急啥? 财富自由从毕业开始 为啥不信我是重生者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气运词条,从九龙夺嫡开始 大学报道,军训教官见我立正敬礼 盖世神医 刑侦专家[九零] 超凡大谱系 我有一个修仙世界 重生之狂暴火法 医疗系学霸 六零年代机修厂 [三国]我,呼风唤雨 刚想艺考你说我跑了半辈子龙套? 系统很抽象,还好我也是 北美1849,从淘金开始做军阀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