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一百零一章 引爆京城!老朱的疑虑和信任!

第一百零一章 引爆京城!老朱的疑虑和信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01章引爆京城!老朱的疑虑和信任!
    “卖报了,卖报了,新鲜出炉的大明日报。今日特大消息,吴王废宝钞提举司,置大明银行,发行新钞!”
    一大早,金陵街上,报童们的叫卖声,便四处响起。
    “喜讯,自今日起,百姓俱可使用新钞交税,或向粮仓购粮!”
    “大明银行代管国库,户部自即日起,只管账簿。”
    “大事件,吴王令,自即日起,加征商税,由三十税一改为十五税一。”
    “新版大明宝钞样式,在大明日报上刊印,一睹为快了!”
    ……
    洪武二十五年,十月初三日。
    《大明日报》发布了朝廷裁撤宝钞提举司,置大明银行,发行新钞,革新商税的消息。
    以前朝廷的命令,要层层传达,往往都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
    即使张贴出去,百姓们看到了,再四下传播,使路人皆知,也不是三五天时间能实现的。
    如今有了《大明日报》,每日发行量高达十余万份,却是一日之间,就让消息传遍了金陵城的每一个角落,并迅速向城外扩散。
    与此同时,朝廷的公文,也正迅速发向各州各府。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
    “以后国库都使用新钞支取提用,不再用白银?这不是胡闹吗?”
    京中各衙门,官员们对此都感到不可思议。
    虽然大明推行纸币有很多年了。
    但实际上,从来都是宝钞和白银并用。
    真正重要的地方,还是用白银的。
    比如说,官员的俸禄,便是一半白银,一半宝钞。
    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有数,那一半宝钞,就当它没有。
    剩下的一半白银,才是实打实的俸禄。
    如今要全部改用宝钞支出,他们岂能不慌?
    “不用急,没看这上面说了吗?拿了新版宝钞,可以到大明银行兑换成白银,只要交纳少量的手续费即可。”
    有些官员倒是比较淡定。
    “我倒是不急,反正我也不靠这点俸禄吃饭。”有些家境富裕的官员完全不以为然。
    “那宝钞一发下来,我就立即去大明银行换成银子。”有官员道:“我可就指着这点俸禄养家糊口呢。”
    “你们说,吴王殿下这样改,就不怕假钞泛滥,大明银行兑换不出银子吗?”
    有官员小声道。
    “对啊,咱大明宝钞自发行以来,就是和白银脱勾的。只管印刷,不管承兑。”
    有官员十分不安道:“眼下吴王这般改革,交税用新钞,购粮用新钞,银行还负责承兑,真不怕出问题呢?”
    “我就不懂了,如果真的是银行强行承兑,面值一两的宝钞,就能兑换一两白银。那朝廷,他费那个力气印钱干嘛?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有官员不明所以的说道。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不少官员的赞同。
    “对啊!”
    “可不是吗?”
    “我都想不通!”
    “谁知道吴王打的是什么主意呢?”
    官员们并没有任何现代金融学知识,自然很难理解这其中的奥妙。
    “难道吴王是想先将白银骗上来,后面再赖账?”有官员猜测道。
    “也不是没有可能哦。”
    有官员道:“先用这个法子,稳定人心,后面再大量印刷宝钞,购买民间物资,然后再废除现行的规定,不准用新钞交税,购粮,也不兑换。”
    “若真是这样的话,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有官员且赞且疑道:“只是这样一来,恐怕会有损朝廷的信誉。”
    “朝廷的信誉值几个钱!”
    有官员丝毫也不以然,道:“先把银子骗过来,才是最要紧的。朝廷的规章制度,那也从来没说就一定不能改啊,这也不能算朝廷不守信用。”
    “我总觉得这样做,不妥!”有官员连连摇头。
    ……
    皇宫。
    老朱也如往常一样,翻开了今日的《大明日报》。
    往常看到报纸,便会眉开眼笑的老朱,第一次紧皱了双眉。
    “胡闹,熥儿怎么能这样做呢?”老朱将手中报纸猛地放下。
    “这宝钞本就是朝廷印刷发行,朝廷若是没有宝钞了,自己印一点不就完事了吗?还收宝钞干啥?”
    “让老百姓们都用宝钞交税,拿着宝钞来官府的粮仓购粮,那朝廷图啥子呢?”
    “朝廷印出来的宝钞,百姓们用它向朝廷买东西,再收回朝廷……这不是瞎折腾吗?”
    不得不说,老朱虽然在其他方面都非常精明。
    但对于现代金融知识,货币本质等方面的知识,却是极度缺乏的。
    从来没有人和他讲述这些知识,也就很容易陷入思维误区。
    正因为如此,老朱才总是想不通,明明自己都用严刑竣法,杀得人头滚滚了,怎么老百姓却还是不愿意用宝钞呢?
    用白银和铜钱的习惯,怎么就那么难以扭转呢?
    竟然连掉脑袋都不怕!
    故而,老朱看着朱允熥的改革,总觉得不对。
    “不行,咱要阻止他。”老朱霍地一下,站了起来。
    刚走出几步,却又转身回头。
    “此举虽然有些荒唐,但对于鼓励民间百姓使用大明宝钞,却是会有极大的用处。”
    “如今天下百姓,尤其是吴越一带的商贩,大多不愿使用大明宝钞。”
    “咱杀了那么多人,都没有杀得他们害怕。”
    “若是通过熥儿的这个法子,使他们接受宝钞,也未尝不可。”
    老朱毕竟是很聪明的人,虽然不懂经济学原理,但其中一些显而易见的好处,他还是能一眼看透的。
    “咱既然用他监国理政了,就该相信他。”
    “熥儿行事,虽然每每出人意料,却并不是任性胡来的人。”
    “他这样做,必定有他的深意。”
    “就先看看效果如何吧。”
    ……
    吴王府。
    朱允熥对此自是一无所知。
    此刻的他,正忙着给新版大明宝钞最后定版。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与原来主要使用文字的大明宝钞不同,新版大明宝钞除了在关键地方标明了面值之外,主要是图案为主。
    对于文化程度水平不高的老百姓来说,图案比文字更容易记住。
    图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防伪也相对方便。
    与原来大明宝钞最小面值十文,最大一千文不一样。
    新版大明宝钞,只有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六种面值。
    可以说,都是小面值。
    在朱允熥看来,钞票要走进千家万户,面值就不宜过大。
    随手就拿一千文的宝钞,向店家买东西,可店家找不开钱,怎么办?
    很多老百姓是很贫困的,根本没有什么钱。
    若钞票的面积过大,就意味着使用的人群会很少,使用的频率也会很低。
    许多交易都无法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原来的大明宝钞,长一尺,宽六寸,是世界上最大的钞票。
    而如今新版的大明宝钞,六种面值使用六种不同的尺寸,但即使面值最大的100文,其长也不过四寸余,宽不过二寸余,这也更方便携带。
    至于防伪,在使用大量新技术加成之后,朱允熥完全有信心相信,目前的大明,没有谁能制造出能够以假乱真的假钞。
    何况他还在每张钞票上,都编制了号码。
    除了明面上的防伪,还有暗中的防伪。
    某种程度上说,技术手段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也一点都不算错。
    朱允熥仔细检查,确认无误之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发行新钞的消息,已经向天下正式公布。
    第一家大明银行的地址,也已选好。
    三天之后,大明银行将正式开业,新的宝钞,将会自那一日开始正式发行。
    新版宝钞的锚定物,表面上看是白银,实际上,还有粮食。
    因为此时的大明朝廷,对于粮食卖什么价,都是有明确的规定的。
    朝廷自身就有大量的粮仓,百姓们也能直接向朝廷的粮仓购粮。
    规定了宝钞与白银、铜钱的兑换比,实际上也就是规定了宝钞和粮食的兑换比。
    这就不得不提一个朝代初期才有的优势了。
    每个王朝到了末年,总是会人口爆炸,耕地却远远不够。
    在多子多福观念影响下,古人并不会像现代人一样的自发绝育。
    相反,他们的生育欲望很强。
    只要有机会生,就会一直不停的生。
    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土地集中到了极少数的人口身上,又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的稀缺。
    但王朝初年,却完全不一样。
    经过多年的战乱,人口急剧减少。
    就连原来的良田,也大多荒芜。
    这个时候,天下根本不缺地,只要愿意卖力气种地,就有吃不完的粮食。
    从前的既得利益阶层,也大部分都被推翻。
    他们的财富被重新分配,这其中,也包括数不清的土地。
    秩序恢复后,原来的良田,重新分配到了少量还活着的人手中。
    田地还是原来的田地,人口却只有原来的十之一二。
    大量兼并的土地,因为统治者被推翻,利益重新分配,也都吐出来了。
    这就使得人均粮食产量,变得很高。
    远远高于王朝末年。
    这是战乱之后带来的好处,也是王朝初年才有的好处。
    在粮食产量足够的前提下,就很容易让货币与粮食绑定,从而稳定货币的币值,建立起信誉。
    反之,若是到了王朝末年,要做到这一点,就非常困难了。
    因为缺粮,四处都缺粮,整个国家都缺粮。
    稳定粮价,就变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巡视完后,朱允熥心里也基本有了一个底。
    他的目光望向了其他地方。
    商税……以及朱棣的拜师贴送来了!
    农历十月初四日。
    吴王决意兴办大明军事学院,招武将勋贵及统兵大将入学的消息正式公布。
    与之一起公布的,还有燕王朱棣率先拜吴王为师,入军事学院就读的消息。
    刹时间,整个京城都被引爆了!
    ……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手握前世记忆,我在官场杀疯了 医路官途 乾坤塔 闪婚夫妻宠娃日常 恐怖时代,从成为守墓人开始 官途危情 被冷落三年,离婚另嫁他却哭红眼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元始法则 带着超级商场逛古代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猎人:我死了也变强了 我非池中物 快穿:等待一个机会 咸鱼小妾 天真烂漫 随身空间之农女种田 归义非唐 你的机缘很好,我笑纳了
验证码: 提交关闭